为深化护理专业教学改革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,3月14日下午,我校护理学院在模拟医院示教室组织开展了以“熟教材、练方法、懂学生”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。本次活动特邀护理教育专家贾秀英教授莅临指导,由护理学基础教研室主任黄桃丽主持,刘睿、李倩倩、陈海丽、马云丹、卢婧、徐丽等骨干教师深度参与,教科科长彭学元、教务科教研员罗娇等十余名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学习。

活动以“解剖式”教材研读拉开序幕。黄桃丽主任带领教师团队围绕《护理学基础》第三章“患者清洁护理”展开深度剖析,结合临床案例重构知识框架,明确“以岗位需求为导向”的教学重点。主讲教师刘睿以“口腔护理”为切入点,现场演示了“情景模拟+任务驱动”教学法,通过设计“术后患者口腔护理”虚拟仿真场景,引导学生从“操作执行者”向“问题解决者”转变。

贾秀英教授对备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,并针对教学难点提出突破性建议。她指出:“护理操作教学需把握‘三度’——技术精准度、人文关怀度、临床适配度。例如,在演示‘昏迷患者口腔护理’时,不仅要规范操作流程,更要融入‘如何观察患者反应’‘如何安抚家属情绪’等隐性知识。”贾教授还现场模拟了“沟通话术”,生动诠释了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护理理念。

在“懂学生”研讨环节,教师们围绕“00后护生学习特征”展开头脑风暴。李倩倩老师提出:“当代学生更青睐‘碎片化学习+即时反馈’,可尝试将操作步骤拆解为3分钟微课视频”;陈海丽老师分享了“错题本+思维导图”的复习策略,获广泛认可。针对“理论与实践脱节”问题,马云丹老师建议:“引入SP(标准化病人)进行形成性评价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查漏补缺。”

黄桃丽组长在总结中强调:“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,今天的研讨让我们看到了从‘单兵作战’到‘团队协作’的转变。”贾秀英教授寄语全体教师:“护理教育者要永葆‘三颗心’——对教材的敬畏心、对学生的同理心、对专业的进取心。”活动最后,教研室向青年教师开放了“护理操作视频库”“临床案例资源包”等共享平台,助力团队整体提升。
此次集体备课活动通过“备教材、备教法、备学生”的三维联动,为打造“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”的护理金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教师们纷纷表示,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,为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的新时代护理人才贡献力量。